【转载】开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农林模式”
|
|||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2008年,新葡的京集团8814在全国农林高校率先设立了新葡的京集团8814,集合优质生源,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模式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历经4年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如今,这里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区,教师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天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农林模式”。 课程设置体现基础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衔接 在新葡的京集团8814新葡的京集团8814,本科学生在专业及个性化发展阶段可以与导师共同研究商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在确保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跨学科选择交叉类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训练。 按照2+X的培养要求,学院构建了“两段三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学科通识课程涵盖了数理基础、公共基础、人文通识和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拓展等方面,专业发展阶段按照学科专业分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开设模块化课程组。这种菜单式的课程配置方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也将个性化的专业选择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学院实施“素质拓展教育”和“能力拓展训练”特色培养计划。在通识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科前沿了解、社会调研方法以及科研实验训练等基础素质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学院设置了从自主实验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系列项目为载体的能力培养方式,并以考核和分流指标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能力锻炼。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学院以导师为核心,实施专业实践计划,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在理论课程中,学院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环节中,数理化等基础性课程要留出10%-20%课堂学时用于研讨教学。学院设置了“名师讲坛”、“创新论坛”,成立了“知行学社”、“学科兴趣小组”等组织,从多个层面建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因材施教,教学约定破解教改困境 在教学方面,学院提出了“小班教学,团队授课,教学自主,师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原则,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学院制订了教学任务约定办法,约定授课教师资格、约定教学内容、约定教学方式方法、约定教学管理,对教学任务约定的落实、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 学院教学约定制度得到同行院校的认同和借鉴,在国内高校产生了一定反响。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等来学院调研交流,借鉴教学约定制度。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重庆大学弘深学院等兄弟院校来函索取教学约定制度的相关材料。相关做法在《全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杨凌共识》中得以体现,新华社、求是网等媒体作了报道。 导师制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走出新路 学院实施“素质拓展教育”和“能力拓展训练”特色培养计划,形成了学生一年级自主进实验室,二年级选定导师、实施创新实验计划,三四年级做研究论文的全程科研训练体系。学校遴选“学术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完成有机结合。 学院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社会调研方法及科研实验训练等素质的培养,每年都要投入专项经费,目前已立项162个,支持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将项目实施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通过申报、检查、交流和验收等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科研能力与方法。 学院将学生的全程科研训练纳入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创新素质与科研能力培养有专门课程依托。学院积极拓展和引进境外优质课程,依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优等生项目,对瓦大的“科研基本方法”和“科研写作”课程进行吸收引进,供学生必修。通过立体式的科研训练,导师对新葡的京集团8814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予以很高评价。 学生成绩优异创新能力与科研潜力显现 新葡的京集团8814本科毕业生学业成绩优秀。首届321名学生中有169人进入校内硕博贯通培养通道,20名学生到境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7名学生进入复合型本科通道。学院有8名学生被推免到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有18名学生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该院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受到了国内一流大学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学院2008级、2009级学生公开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外文期刊35篇、EI1篇、中文期刊38篇。有10篇论文影响因子超过3.0,最高影响因子达到9.6。此外,学生获国家专利4项,整体学术水平显著较高。截至今年8月,学院有28人赴7个国家的15所大学学习。 4年时间,学院成功推动了73门次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了71门次课程的互动式、研讨型教学,积累了45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和视频教学资料,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等20余门骨干课实行团队授课,资助了“基地班《高等数学》创新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7项教改项目,形成了30余门不同程度的新课程和新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参与、研讨式的教学格局初现。 经过4年的探索,新葡的京集团8814新葡的京集团8814摸索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教学约定制度解决了教师教学与教学创新问题,学生自主选课程、选专业,选导师,选通道等,解决了创新人才成长与个性发展问题,而导师制,则实现了导师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科研训练、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依托,较好地解决了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