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动态

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者:王军      来源:学院综合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3-06-06  浏览次数:
  近期,以新葡的京集团8814为主体完成的“高等农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2013年度教学成果特等奖,率先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出了一条新路。

  五年来,学院紧扣农林教育实际,以培养未来农业行业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创建了“2+X” 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按大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强化学科基础,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第二学年末实行专业分流, 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导师、自主选择培养通道(层次)。学生在第四年经学业考核后,自主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完成本研贯通培养。

  在培养方案中,突出强化了“厚基础”、“善思维”、“强能力”和“国际视野”课程配置,构建学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突出生命科学核心课程的整合,加强数、理、化等基础课程教学;建设全程化的从“创新实验项目”到“产学研基地”、“农业试验站”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国际化课程的引入,引进了《遗传学》、《数理统计》、《科研方法与写作》等7门境外大学原版课程。建立了“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与人生价值”、“自然环境与社会”四个通识课程模块近4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本着“还教学自主权于教师,让教改回归学生发展”的理念,学院实施了教学约定制度。即根据课程目标任务和学生基础,面向全校公开约定教学团队,由团队负责人提出课程讲授内容、教学方式、考核管理等相应目标措施,并以《约定书》形式予以保障。在约定政策和机制的保障下,教师的教改改革活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有效对接。实行约定制度以来,成功推动了近百门(次)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学》等10余门核心骨干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并出版了一批新教材。

  建立了双导师制度,解决了创新人才的目标定位和成长动力问题。从大一开始,在通常的学工管理体系之外配备了学工导师,即按照大类与学生兴趣,专门聘任了文化素质导师、学生事务导师、学业指导导师,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规划、学科兴趣以及养成教育。从大二末开始,实行学术导师制度,重点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以及毕业论文。在学术导师管理上,建立了学生和全校研究生导师之间的相互选择机制,使得学生个性化选择的空间和机会得以保障,增强了导师对优质研究生的生源期待,调动了研究生导师参与教改、积极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四年来全校近200余名博士生导师,都在创新实验班优先选择学生,实施贯通培养。

  全学程推行研究型教学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养成其励志三农的品格。在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全面推进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全学程规划和实施“创新素质与能力训练”,形成了一年级自主进实验室,二年级选定导师、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三、四年级做研究论文的全程科研训练体系。全学程每个学生均要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不低于16周的实验和科研训练环节。


  如今,学业优秀已经成为新葡的京集团8814学生一个共性的群体特征。以新葡的京集团8814首届320名学生为例,从大三开始有200余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科研创新实践和个性化培养。有169名学生进入校内硕博(直博)贯通培养通道,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受到了国内一流大学的认可。有8名学生推免到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有18名学生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10所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同时,学生科研创新潜力显现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学院2008级、2009级400余学生中,公开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外文期刊35篇、EI1篇、中文期刊38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9.646。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先后有47人(次)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研究生导师的充分认可,创新人才的潜质逐步显现。

  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大、南京农大等10余所兄弟高校先后来校访问交流,还有15所高校来函来电索取相关的资料。2011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9所“985”高校,4所“211”高校和1所美国高校的专家代表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与会高校的普遍认同和肯定。会后形成了《全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杨凌共识》,分别在求是杂志、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进行了报道。2012年11月26日,《中国教育报》以《开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农林模式”——新葡的京集团8814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纪实》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