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院为平台,创新大学生德育载体
自成立以来,右任书院始终坚持将学生品德教育作为核心任务之一,通过特色人文实践、国学讲堂、品读经典等活动,使书院学生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在“高校德育载体在哪儿”这份试卷上做出了自己的答案。
圣地追寻,溯源革命精神,锻造爱国主义情怀
在延安革命遗址王家坪参观学习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切身感受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深化对中国梦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右任书院重视“现场教学”,以每年清明节为契机,举办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缅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聆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参观烈士遗物。该活动已经累计举办四次,受教育学生近二***********。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带领党员干部赴延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每年七月,在延安的宝塔山下、窑洞门前、革命纪念馆之中,总有右任学子追寻革命精神的身影,他们或认真聆听革命故事,或畅谈学习感悟,或高唱红歌,在圣地革命精神的洗礼下,他们更加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该活动已经累计举办六次,受教育学生达三百余人次。右任书院已经将延安革命遗址、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定期举办“现场教学”活动。
走进右任,领悟先辈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陈遇春院长为同学们解读右任精神
以右任励志坊为平台,集中展示于右任先生爱国为民,投身民主革命与教育事业,为民族救亡绸缪仓廪大计的一生,将右任精神作为书院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书院的点滴生活中领悟爱国精神,体会奉献社会的价值。书院将“走进右任”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团课教育、团学干部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书院良好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励志服务的右任情怀。书院累计举办该主题教育活动十余次,除此之外,右任励志坊开设“墨香熏染人生,右任铭记心间”硬笔书法大赛、“中华脊梁”主题分享会等精品活动,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及品味。
国学讲堂,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付少平教授开讲
国学精粹有哪些,国学的现代意义是什么,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华夏农耕文明是如何发展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学生去思考和学习,为加深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文情怀,右任书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国学讲堂”系列讲座。讲座共分十场,由付少平教授、樊志民教授、张磊教授、朱宏斌教授、陈遇春教授等,分别从“面子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道家学说与农耕文明” “儒道异同”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后稷文明、西农精神与杨凌地域文化”等方面解析国学精髓。讲堂既涉猎国学的基本范畴,也体现我校学科特长,对弘扬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品读经典,培养阅读习惯,陶冶学生高雅情操
女性书屋读书交流会
依托女性书屋,书院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经典阅读活动。阅读书目以党史党情、红色经典作品、国内外经典名著、文明礼仪与人际交往等为主。经典阅读活动开展期间,书院邀请周仕慧、袁君刚、闫仙慧等几位老师开设读书讲座四次,组织“书虫”交流会、“悦读”分享会等多次,陶冶了学生高雅情趣,在构建和谐丰富的书院文化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社会实践,深入农村农业,历练“知农爱农”情怀
深入田间地头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书院将德育融入实践体系,以社会实践方式培育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依托院学生会、村主任助理、田园使者,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农村、进入农业生产园地,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参加农业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接受“三农”教育,培育“三农”情怀。2014年赴眉县西寨村的“自信绽放,绚烂童年”志愿服务队马?灵在总结中写到:“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帮助村里的孩子们拓展了知识面,传递了生产生活知识于农民,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了解到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每一名队员内心深处都埋下了一颗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种子。”
在优化书院管理模式,创新德育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中,右任人始终秉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励志服务”的右任精神,矢志不渝地在高校德育工作上做着积极尝试,开创了书院模式下农林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图/魏斌 马?灵)